罗范春救人后体力透支被送医。
张楠之
6月23日,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面对河中不停挣扎的落水者,郴州市安仁县男子罗范春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了20米高的大桥。
(相关资料图)
而就在十天前的6月13日,在浙江杭州西兴大桥(钱江三桥)离水15米的大桥上,来自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外卖骑手彭清林,同样毫不犹豫地跃入钱塘江,救起了一名轻生女子。
两人的事迹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也在家乡湖南引起强烈反响。
同样是十几二十米高的大桥,同样是面对处于危险中的陌生人,同样是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他们却都选择了纵身跳下。是什么在驱使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彭清林说:“我还真是挺怂的,站在栏杆外还是犹豫了。但如果不去救人,可能就真的来不及了。”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面对危险,恐惧是人的天性,而将危险置之度外,舍生取义,这便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我们仍然要继续追问:是什么驱使着他们战胜恐惧、直面危险?或者说,两个湖南人,在异省他乡,面对相同的场景,作出了相同的选择,绝非偶然,其行为背后,一定有着共同的驱动力。
人类的某一群体,无论是以地域进行划分,还是以所属组织进行划分,抑或是以其所坚守的理念进行划分,都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人们常说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山东人仗义好客”“湖南人恰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等。这是因为,在共同的风气习俗、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群体在面对某种境况时,通常都会作出相同或相似的反应,采取相同或相似的应对方式。
明了于此,再反观罗范春、彭清林的见义勇为举动,反观湖南人的性格特点,反观这片土地上曾经和正在发生着的诸多相似的故事,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们之所以会在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跳下的缘由与驱动力。
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三湘儿女前承后启,不断开拓,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也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南精神,概而括之,是为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胸怀天下、务实、创新。湖南精神集中地体现在千百年来湖湘大地涌现的无数先贤身上,体现在近代以来前赴后继为着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不懈奋斗者的身上,也体现在像雷锋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湖湘子弟的身上。
雷锋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有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也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罗范春、彭清林等平凡英雄们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品质——他们都是认真生活着的普通人,努力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与所有平凡的普通人毫无二致;但当他人需要得到帮助时,即使面对一望而知的危险,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挺身而出的选择,此时,他们又不再是普通人。
或者更准确地说,挺身而出并不是他们的“选择”,而是他们的本能反应,是湖南精神影响下、湖湘文化浸润下的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
在当下的湖南,这样的普通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如35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妻子的株洲好丈夫邓成明,坚守大山16载为乡亲送信送物资的衡阳“云端信使”杨桢桂,践行承诺守护红军战士墓数十载的永州村民唐立志,冲进火场背出瘫痪老人的怀化退休教师杨学智,57秒狂奔11节车厢挽救乘客生命的永州退伍战士王健、周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湖南好人”。
一片孕育霸蛮精神、满溢热血与担当的土地,一个不断在各个领域涌现出好人的社会,一个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的省份,涌现出罗范春、彭清林这样的见义勇为者恰在情理之中。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罗范春、彭清林的出现,越来越多“湖南好人”的涌现,必将在三湘四水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湖南文明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罗德与施瓦茨与IEMN在6G光电太赫兹领域展开合作 世界观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品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