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梓桐 上海报道
“智能驾驶芯片”第一股诞生。
6月30日,自动驾驶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华泰金融控股。
(资料图)
资料显示,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车规级智能汽车计算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及基于SoC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根据港交所网站披露的招股书,黑芝麻智能拟将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智能汽车车规级SoC、智能汽车软件平台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的开发,以及提高商业化能力等。
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黑芝麻智能尚未实现商业化盈利,但得益于今年3月31日港交所18C规则的生效,其成为第一家根据此规则正式递交上市文件的特专科技公司。
“18C的推出为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特别是还没有达到商业化阶段的科技企业,也有机会挂牌上市,为公司的发展获得资金。”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杨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到港股新规以及黑芝麻智能上市带来的影响,在未来,软件企业、高端芯片企业、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企业这四大赛道内的玩家将有望爆发“上市潮”。
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黑芝麻智能成立以来,已完成9轮融资,2022年8月其估值已经超20亿美元,投资人既包括东风资产、上汽集团、闻泰科技、蔚来资本、SK中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博世旗下博源资本等产业资本,还包括武岳峰资本、扬子江基金、君海创芯、北极光创投、一诺资本等金融资本。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黑芝麻智能于2018年8月开始通过相关解决方案产生收入,2021年8月通过SoC产生收入。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黑芝麻智能分别实现收入5302万元、6050万元以及1.65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招股书,公司2020-2022年分别亏损2.93亿元、7.22亿元以及10.53亿元,处于连年扩大的趋势。
而其主要资金流向了销售与研发开支,黑芝麻智能的销售开支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逐年递增,分别为2226万元、5084万元以及1.2亿元,而在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为研发开支,2022年该项开支为7.64亿元。
此外,黑芝麻智能也面临着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的问题。
招股书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客户为汽车OEM及一级供货商。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期间总收入的47.7%、40.7%及43.5%。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黑芝麻智能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于该等期间总收入的88.5%、77.7%及75.4%。
而黑芝麻智能也在招股书中直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公司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可能会继续取决于对相对数量较少的客户的销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SoC出货量计,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供应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旗舰A1000系列SoC的总出货量超过2.5万片。
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预测,2025年中国L2/L3渗透率将达50%,2030年中国L2/L3渗透率70%,L4渗透率20%。2020-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渗透率增长速度将快于全球。中国或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沐华预计,未来两年,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将陆续量产交付;未来五年,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国内头部厂商有望突围。
事实上,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也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驾驶芯片市场规模虽然愈加广阔,但激烈竞争下窗口期也在变短。“现在汽车芯片领域现在非常热,但时间窗口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长。2020年到2025年是最关键的时期,原因是传统供应链已经没法应对车企对新技术的一些供应诉求,燃油车时代的供应商很多已经开始慢慢掉队了,而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需要新的供应商。”
18C激发“上市潮”?
黑芝麻智能此次成功登陆二级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港交所近年来针对科技企业上市规则的改革。与此同时,市场也在期待,未来是否有更多尚未实现商业化的企业可以获得融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开始,港交所不断对上市规则进行修订,陆续增设了第18A章、第8A章、第19C章等内容,分别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与合格海外发行人二次上市企业提供特殊的上市途径。
2022年10月19日,港交所发布有关《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简称18C)的咨询文件,进一步丰富港交所的投资机会。
2023年3月31日,港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第18C章正式生效,为更多“特专科技”企业上市提供了更宽阔的道路。“特专科技”目前包括五大类行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港交所称未来将会根据行业变化,采取动态机制对特专科技的类别进行灵活调整。
而其对于上市要求调整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市值门槛标准出现明显降低:未商业化公司市值由不低于150亿港元降至100亿港元(合人民币87.7亿元),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由80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合人民币52.6亿元)。
以黑芝麻智能为例,根据招股书,黑芝麻智能基于经参考于相关时间的预期市值,计算超过100亿港元,公司作为未商业化公司符合上市规则第18C.03条的规定。而该公司经过多轮融资,其最后一轮C+轮融资公司估值为20亿美元(约为156亿港元),明显超过100亿港元。
在杨方看来,从港股市场而言,从过去的十年间挂牌的企业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金融机构到消费品,从互联网到硬科技。港股将会吸引更多的硬科技企业,从而使得香港上市的企业更加多元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科技企业将同时有机会在境内外的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获得多元化投资人的投资,提高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的发展。”杨方说道。
华泰证券科技与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黄乐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过去港股的科技公司主要集中在两个行业:一个是手机产业链,另一个是平台型互联网。港股的硬科技公司一直比较少,因此在新规落地后,一批高质量科技公司如芯片、人工智能等赛道内的企业将得到更加多元的融资途径。”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3 京津冀品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